面對癌症風險的重要課題

根據衛生署統計,國內一年新增近8萬名癌症患者,許多民眾都怕成為下一個「候選人」。多年站在第一線治療癌症患者的署立雙和醫院內科部主任趙祖怡表示,若有家族病史,更要懂得「趨吉避凶」,提防高風險因子,更可適當購買醫療保險,補強新藥、新治療未納入健保給付的不足。

根據去年衛生署發布最新的「癌症登記報告」,國內平均每6分35秒就有一人罹癌。近三十年來癌症更蟬聯國人的第一大死因,面對健康頭號殺手,許多人仍是談癌色變。但趙祖怡表示,癌症並非全難以捉摸、難以預防。

趙祖怡說,從國人常見、罹患率較高的癌症著手,避免致癌因子,例如男性應多留意大腸直腸癌、肝癌、肺癌、口腔癌等,避免菸、酒、檳榔,不少男性「無肉不歡」,則要多補充蔬果,防止便秘,以免糞便毒素堆積在腸道中。女性則應注意發生率最高的乳癌,不應忽略每個月「自摸」以及定期請專科醫師檢查。

趙祖怡也說,包括乳癌、子宮頸癌、大腸癌、口腔癌,現階段衛生署國民健康局都有免費篩檢,符合條件的民眾不要忽略自己的權益。同時他問診時常會發現許多的癌症患者,都有家族史,因此若家族中曾有親人罹患癌症,更應注意個人生活習慣,不要為了感官享受忽略健康。

不少人得知罹癌,人生立刻變成「黑白的」,但趙祖怡說,癌症治療已有許多突破,像是擔憂的化療引起嘔吐,已有藥物可以減少嘔吐的副作用,還可以針對個人打造治療計畫。日新月異的標靶藥物,也能延長患者的存活期、讓晚期患者也能享有較好的生活品質。

但隨著醫療進展,新藥、新療法的代價不斐,也成為不少患者及家屬的憂慮,更往往陷入病情惡化與承受經濟重擔的拉鋸,趙祖怡則說,部分抗癌藥品已有健保給付。但由於健保資源有限,不可能全部「買單」,對於新藥、新療法常是有條件給付給符合適應症的患者。

趙祖怡認為,防癌要及時,除了個人懂得「趨吉避凶」,適當的做財務規劃,購買醫療保險,特別是有家族病史者更不能忽略,也是面對癌症風險的重要課題。

【轉載自NOW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