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末期患者的照顧?
何謂癌症末期?
所謂的”末期”是指癌症經過多種方法去治療,如外科手術療法、放射線治療、化學治療、免疫療法及荷爾蒙療法都無法改善或控制病情,癌細胞經由淋巴或血路轉移及組織浸潤使贅生物影響組織器官及其他被轉移的部位之生理功能與結構,繼發生理上的不適並逐漸蠶食病人的生命,與之並進的是心理的挫折及家庭完整性受到威脅等問題。
癌症末期病人在照顧方面
分三個層面來探討
一、生理方面:
末期癌症患者之生理症狀包括因積極治療所引起的副作用,如噁心嘔吐、便祕、腹瀉、感染、出血、囗腔發炎等,繼發的有營養不良,禿髮、活動力減少,腹水、腹脹、胸腔積水、疼痛等,醫護人員及家屬的角色在減輕病人的症狀並促進病人的舒適。
二、心理方面:
醫護人員對癌症末期病人的照顧上,除了要協助病人適應疾病造成生理不適的問題之外,心理方面的調適也是重要的課題。
1. 家人或親朋好友的支持:讓病人有所歸屬感及依賴感,人類依賴行為是自有生命的時候開始,至成人期更具有相互依賴的特徵,這種關係代表著關愛,情感的依賴需求與獨立自主之需求間之平衡;但癌症末期的病人會因身體結構及功能的改變,使相互依賴的型態及角色執行發生衝突;所以在心理支持上更需要家人親友的陪伴。
2. 恐懼:這是所有癌症病人從被診斷起至末期中,可能重覆出現的心裡問題,病人對自身所知的確定的問題感到焦慮與害怕,病人也許會表現出緊張度增加,自信減低,驚惶,戰戰兢兢,甚至有些病人會出現攻擊的行為,有的會選擇逃避退縮。而醫護人員及家屬在此時更應該讓病人將其感受坦然地說出來,再加以討論並處理其所害怕問題,建立良好的溝通關係,使病人勇於表達他的感受,並握住每個時機讓患者接受或提出有關於死亡的問題,因為人是社會的動物,活著的時候,無論遭到快樂或痛苦的事情,都希望與他人分享或共同承擔;祗有死亡,是一件孤單的事情,必須單獨去體驗。雖然如此,一個面臨死亡威脅的人所最需要的,仍然是與旁人談論死亡的問題,談論有關人對死亡的感覺,希望藉著談論而得到安慰與鼓勵,以減少他的孤獨感與恐懼。
三、社會方面:
宗教信仰也是支持系統重要的一環,當癌症末期病人在飽受肉體及心理的煎熬過程中,由牧師、神父或修女、僧侶等予以靈性的溝通,也是誘導病人坦然面對未來的方法。當癌患在末期的自我照顧有困難時,協助尋找社區資源,並教導他們一些簡單的護理方法對病人較有實質上的幫助。
其他方面盡可能協助病人提高生活品質,例如安排適合病人現況的社交活動。舒適又具幸福感的生活型態,對於尚存的身體器官維持最好的功能,將治療的副作用減至最低程度,維持身體及心理的舒適,正確又適度的感覺刺激,安排與家人或親密的人在身體舒適可以忍受程度下共同娛樂,如玩牌,聽音樂,看電視,閱報,聊天等。
特別提醒
癌患家屬在得知診斷之後,也會發生心理的變化,如否認、憤怒、憂鬱等心路歷程,因此對家屬的照顧也是不容視的,此時可請醫護人員協助家屬面對事實,重新調整角色之扮演,渡過家庭資源的改變,家庭功能減弱等危機;他們需要外人適時的關懷與扶持,而醫護人員就是外人中最接近的人員;傾聽家屬時,做個冷靜的分析,不時發現問題癥結所在,使病人家屬體認到他們並不是孤單的在與親人做血淚的戰鬥。
癌症病人如何改善睡眠?
體力是最重要的
癌症診斷後或治療後患者的不良反應令人苦惱且幾乎長期存在,如疲勞,疼痛…以及對於復發或死亡的恐懼,常引發焦慮及睡眠方面的問題。對病人來說?體力?是最重要的,在沒有體力的狀態下,所有的身體環境及代謝都會導致失調或疲勞。疲勞是一種慢性能量耗竭的痛苦狀態,同時也會影響到化療及放療的治療效果。癌症患者引起失眠的原因有很多,而處理的方式也根據每個人的原因而有所不同。
如白天的小睡太多,可引致晚上不能入睡。這樣可鼓勵病人白天多做簡單的活動如散步、 見朋友等。而痛是最常見的失眠原因。定時服用止痛藥和給予病人支持和安慰都可幫病患入睡。如因焦慮、不安或甚至害怕不能入睡而失眠的話,家人的陪伴,直至他入睡,或者告訴他晚上有人侍伴在側,可以令他安心入睡。睡前熱飲或播放輕音樂等,均可助病人鬆弛神經,較易入睡。
最後,如各種方法無效,可請醫生開處方安眠藥或請醫師在心理治療上給予必要的訓練放鬆療法,得以改善病人入睡。
癌症病人疼痛怎麼辦?
疼痛是癌症末期的症狀?
它可能的因素是:
1. 腫瘤細胞浸潤到神經、血管及淋巴系統。
2. 腫瘤或轉移的癌症的直接壓迫。
3. 侵入骨膜或無彈性的結締組織內。
4. 在身體上任何對痛敏感的部位,有炎性反應及壞死組織的變化。
此種疼痛與手術後或其他挫傷引起的疼痛不同,它是慢性的,長期的,持續的,此時需要醫療人員提供病人及家屬有關疼痛控制的技術及藥物作用的相關資料,給予病人舒適、愉快的環境等,在觀察與評估後,提供資料,以決定病人疼痛控制的方法。
癌症病人便祕怎麼辦?
如何促進正常排便?
多攝取適當酵素、高纖食物、優格乳製品等,都能促進正常排便。多喝流質;採取高纖維飲食,以免便秘;適當運動,保持輕鬆的心境,有助排便;若便秘持續,可告知醫生處方輕瀉劑。
但患得前列腺或膀胱癌的人通常在下盆腔附近接受電療,而造成不適。在盆腔附近做了電療之後,肛門可能會分泌黏液或流血。
如果這些問題產生,請立即告知醫生。如果有痔瘡,情況會更加惡化。醫生會做局部麻醉,使用類固醇膏藥或栓劑可以減輕不適的症狀。
檢查百百種,我該做哪些?
少了癌症篩檢
健康檢查就不完整
癌症篩檢是一般人健檢最關心且最需注意的項目之一。例如,腸癌篩檢以大腸鏡為主,糞便潛血檢查的準確率偏低,且現代人有腸瘜肉比率偏高,每兩人就有一人有腸瘜肉。建議超過30歲就應接受大腸鏡檢查,有家族病史或是有腸瘜肉的民眾,更應年年追蹤。
肝癌則以超音波、B肝C肝、胎兒蛋白等篩檢為主,如有需要也可配合B肝、C肝病毒量的篩檢。
近來,許多名人因肺癌過世,讓大家更重視肺癌篩檢,並非人人都需接受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掃瞄,應先讓醫師評估罹癌風險,如屬高度危險,則接受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掃瞄;如是低度危險,則先做胸部X光,再由醫師協助評估是否需進一步檢測。
至於乳癌,一般女性首次接受乳房篩檢時,最好一起做乳房攝影、乳房超音波。若結果正常,通常隔年只需做乳房超音波,幾年後再做一次乳房攝影。
預防重於治療,請教專業定期實施癌症預防檢查,是防癌第一要務!
日常生活中如何正確的選擇食物?
得癌症可以吃什麼?
平時生活、生病治療、病癒康復期,最正確的飲食原則,就是「自然」、「簡單」、「均衡」三件事。一般而言,食物概分酸性食物與鹼性食物兩大類。要找出最好的飲食內容,專家研究顯示:「血液呈酸性反應時,細胞中的鎂會被釋放出來,於是血液中的鎂增加,細胞即行老化與衰退,而這種反應是癌症發生的重要原因。」。
因此,飲食習慣中,多食弱鹼、中鹼性食物,可促使身體中血液偏向微鹼狀態,自然有助於減少及罹患及降低復發的機率。
常見食物的酸鹼值如下:
強酸食物:蛋黃、乳酪、白糖做的蛋糕、柿子、烏魚子。
中酸食物:火腿、培根、雞肉、鮪魚、豬肉、鰻魚、牛肉、麵包、奶油、馬肉。
弱酸食物:白米、花生、啤酒、油豆腐、海苔、文蛤、章魚、泥鰍。
弱鹼食物:紅豆、蘿蔔、蘋果、甘藍菜、洋蔥、豆腐。
中鹼食物:蘿蔔干、大豆、紅蘿蔔、蕃茄、香蕉、桔子、南瓜、草莓、蛋白、梅乾、檸檬、菠菜
強鹼食物:葡萄、葡萄酒、茶葉、海帶、海帶芽。
根據以上的分類,基本上應可以了解為何醫生及營養專家,經常教導多食蔬食、豆類食品的原因。上列食物中屬於酸性物質者,並不代表不能食用,少食即可,80%鹼性食物與20%酸性食物的分配量,最為適宜。
拒絕食物添加物
什麼是較佳的飲食形態?
食材新鮮,本身就具有原味的鮮甜,烹調也可以簡單,其實即使不是病人,現代人的飲食觀還是有待改進,傳統以大魚大肉為豐盛,濃油赤醬為美味的吃法,造成許多現代病,也是健康的隱形殺手,因此少油、少鹽、少糖、低熱量是追求健康的人較佳的飲食形態。
多年的飲食習慣一下子要改變的確不容易,但只要想到攸關性命,再艱難也會覺得比較容易接受,何況清淡並不等於難吃,只是簡化了烹調程序、減少過多的調味料,吃到的食物反而是單純的原汁原味,久而久之習慣之後,對太複雜的料理也就慢慢減少了。
為了守護健康,宜少用化學調味料,改用天然食材取代,並降低鹽及糖的用量:
甜味:洋蔥、玉米、高麗菜、紅蘿蔔、牛旁、枸杞、紅棗、黑棗、黑糖、甘蔗
酸味:檸檬、蕃茄、百香果、柳橙、梅子粉、葡萄柚、水果醋
辣味:白胡椒、黑胡椒、芥末、乾薑
甘味:昆布、海帶、紫菜、柴魚片
化療避感染,飲食外出需節制
很多癌症病人的疑問
聽說做化學治療的人不能吃生的東西,連水果都要煮過,這是真的嗎?其實,化療患者接受治療期間,由於白血球數值下降,注意飲食與必要時限制外出,都是為了避免感染。
癌症病人化療後容易感染,主要原因是攻擊癌細胞的化療藥物,同樣會攻擊人體內生長較快速的細胞,像血球、頭髮或黏膜等,所以血球下降、掉髮或拉肚子,都是常見的副作用。
某些藥物使口腔或腸道等體內黏膜破損,讓身體自然屏障出現破洞,導致細菌、病毒進入,再加上部分藥物使白血球快速下降,使抵禦外侮的白血球、淋巴球或殺手細胞嚴重不足,導致化療病人更易感染且症狀難以控制;嚴重時,甚至連體內既有的正常細菌也可能引發疾病。
另外,白血球非常嚴重下降時,可能使患者必須調整化療藥物劑量或種類,或延長治療期間,以避免敗血症等。
癌症病人每次接受化療前,都會先抽血,監測白血球數值,若白血球總數低於3000/c.c.,醫師可能會延緩1至2周或暫停化學治療,必要時給予「白血球生長素」,刺激白血球生長,或靜待患者白血球數值爬升回復。
化療及平時皆應注意事項
1. 留意體溫,勿超過37.5℃,若有持續1?2天高溫,應立即就醫看診。
2. 前往公共場所時要戴口罩,白血球數值降低期間,避免出入公共場所。
3. 避免接觸感冒、麻疹或水痘等病人。
4. 避免生食,如生菜沙拉、生魚片、泡菜、生雞蛋等,水果去皮、以現剝現削為主,必要時燙煮後再吃。
5. 改用軟毛牙刷,避免傷害牙齦;使用電動刮鬍刀,以免刮傷皮膚。
6. 不可擠壓或抓破青春痘、粉刺;使用乳液,以避免肌膚乾裂;避免摩擦等造成外傷。
7. 女性解尿應由前往後擦拭,正值月經期要勤換衛生棉。
8. 置有導尿管者每日應按規定消毒。
9. 均衡飲食,攝取高蛋白質與高熱量,適當運動增強體力。
得癌症要不要改吃素?
是否適合素食?
通常最好依患者的狀況而定,因為素食者較易缺乏的營養素有鐵質、鈣質、鋅及維生素B2、B12、D等,而維生素C可以幫助鐵質的吸收,雖然素食者並不常發生維生素C的缺乏,但是對於癌症患者而言,則可多補充維生素C。
且素食的食材常會添加硼砂等漂白及增加Q感作用的添加物,這些添加物都是有害身體的,植物性食物艞芳香味不如動物性食物。
因此,常會以油炸或較多的調味料以增加食用者的食慾,卻反而增加肝臟及腎臟的負擔。如何從飲食的搭配及食物的選擇來避免營養缺失,以及癌症病患是否適合素食,癌症患者必須要深入了解。
癌症病人如何增加體重?
治療前攝取優質蛋白質
癌症病患常因化放療的副作用引起食慾不振、噁心、嘔吐、口腔發炎、潰瘍疼痛,影響病患的進食。
建議在計畫治療前攝取高熱量、高蛋白飲食,尤其是優質蛋白質,以加速身體蛋白質的合成及利用,有效增加肌肉質量,把體重贏回來。但適度的攝取以維持身體的免疫力是必需的。對攝食狀況較差者可得到足夠營養,可考慮使用市售醫療營養品,即均衡飲食代替品。
營養補充在癌症治療期間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良好且正確的營養補充可以增加體力,增加對化放療的耐受度及降低副作用,使順利完成治療。要維持體重與加強耐受力,建議病患在治療計畫之前,胃口尚未太大減少之際,多攝取新鮮魚、肉類、蛋、奶、黃豆製品等高品質蛋白質含量食物,才能補充足量的營養素。
在治療開始後,仍應以均衡營養為基礎,若胃口及腸胃道症狀嚴重者,宜調整飲食以高營養濃度為目標,並以少量多餐進食;化放療前後可加強特殊的營養素吸收,含魚油及必需胺基酸的口服均衡營養補充品作為熱量、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等的補充,以補因胃口降低對營養素無法完整攝取之不足。